文|姜舜堯
深海科技主題是上層提出的全新概念,戰略定位高度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并列,后續一定會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塊整體位置較低,標的挖掘以及市場演繹還不夠充分,后市有望持續演繹機械科技。
▍為什么要提出“深海科技”機械科技?
一、培育新質生產力,挖掘新的經濟增長極:2024年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占GDP比重達7.8%,其中深海科技相關產業增速超15%,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我們預計2025年深海科技市場規模達3.25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盤子的25%機械科技。陸上資源日益匱乏、經濟增長承壓的當下,深海資源的開采與利用以及相關海洋裝備制造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二、國防安全與海權博弈重要抓手:深海獨特的軍事利用價值則使其成為目前最有希望快速改變海上態勢、取得非對稱優勢的戰略空間,實現“以深制淺、以深制海、以深拒止”戰略,有效抵消制空權和制海權,深海科技是未來大國海權博弈的重要抓手機械科技。
▍“深海科技”是否值得投資機械科技?
一、深海科技主題是上層提出的全新概念,戰略定位高度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并列,后續一定會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塊整體位置較低,標的挖掘以及市場演繹還不夠充分,后市有望持續演繹機械科技。
二、深海科技主流公司與造船海工行業深度相關,受益于本輪造船海工景氣周期,短期內(未來3年)板塊業績的彈性和確定性較高,因此不用擔心業績期主題板塊調整機械科技。同時在深海科技概念加持下,板塊公司估值有望得到進一步拔高。
因此我們持續看好“深海科技”主題投資,既有主題和想象空間,短期又有爆發式增長的業績,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機械科技。
▍風險因素:
產業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風險:深海科技屬于戰略新興產業,高度依賴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政策支持,產業政策落地可能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機械科技。
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國際市場上,鈦合金、碳纖維復材等深海科技核心原材料價格可能出現劇烈波動,從而推高成本、削弱盈利能力的風險機械科技。
核心技術國產化不及預期風險:水下傳感器、導航芯片等深海科技關鍵部件依賴進口,若國產替代進程放緩,疊加海外技術封鎖升級,可能出現制約國產裝備性能與量產進度的風險機械科技。
地緣政治風險:南海、西太平洋等深海資源富集地區可能涉及主權爭議,存在沖突升級導致開發受限、業務推進不及預期的地緣政治風險機械科技。
行業競爭加劇風險:深海科技作為新興產業,傳統軍工與新興民企加速布局,產業格局可能發生變化,部分領域面臨利潤率下行壓力的風險機械科技。
相關技術研發產業化和商業化落地不及預期風險:深海科技研發難度大、投入成本高,技術成果產業化存在較高不確定性,可能存在商業化進程延緩、投資回報周期拉長的風險機械科技。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